门诊时间:8:00-17:30(节假日照常门诊)

类风湿性关节炎关注焦点话题

查看更多

类风湿不管它?早晚连握筷子、系扣子都费劲

日期:2025-10-20 09:46:49

  握筷子时青菜总从指间滑落,系衬衫扣要反复调整才能对准扣眼 —— 这些看似平常的日常困境,往往是类风湿被放任后埋下的隐患。很多人对类风湿存在误区,觉得 “不疼就没事”,疼了忍忍就过去,可炎症就像看不见的 “侵蚀者”,会悄悄损伤手指关节,等握筷、系扣都变得费劲时,关节损伤往往已难逆转。

  为何类风湿放任不管,最先影响握筷、系扣这类精细动作?这和手指关节的特点密切相关。手指的掌指关节、指间关节细小且灵活,是完成精准发力动作的关键。但类风湿炎症尤其 “偏爱” 这些小关节:发病初期,关节内的滑膜会先出现炎症肿胀,手指会出现发僵、沉重感,握筷子时总觉 “使不上劲”,系扣子时需要反复调整角度;若继续放任,炎症会向关节深处渗透,逐渐侵蚀软骨 —— 这层关节 “保护垫” 被磨耗后,骨头会直接摩擦,手指会慢慢变弯、无法伸直,自然没法稳定握住筷子,也难以精准对准扣眼。

  更需要警惕的是,这种关节损伤是渐进式的。从 “握筷稍累” 到 “夹菜偶尔打滑”,再到 “只能用勺子、穿套头衫替代”,很多人会误以为是 “疲劳” 或 “年纪大了”,直到关节明显变形才重视。但实际上,类风湿的炎症不会因 “不疼” 而消失,它可能以 “低速破坏” 的方式持续损伤关节结构,就像水滴石穿,长期积累后便会留下难以修复的痕迹。

  别轻视 “握筷、系扣费劲” 的信号,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全身关节受累的风险。手指关节受损后,膝盖、手腕等大关节也可能随之出现炎症,进而导致蹲马桶需借力、拧毛巾困难;更关键的是,握筷、系扣是生活自理的基础动作,若这些都难以完成,后续可能连刷牙、洗脸、拎水杯等简单事都受影响,不仅降低生活质量,还可能增加他人照护负担。

  因此,面对类风湿,从发现症状起就需积极干预:首先要遵医嘱控制炎症,按时服用抗风湿药物,只有炎症得到控制,才能保护滑膜和软骨,若手指已出现发僵,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;日常要避免手指过度用力,可选择防滑粗柄筷子、使用系扣辅助工具,用温水洗手,拎东西时用手掌托举而非手指勾提,冬季注意手部保暖;每天花 5 分钟做手指灵活训练,比如逐个伸屈手指、轻捏软弹力球,帮助维持关节活动度,若训练时出现疼痛则放缓力度。

  若已出现握筷打滑、系扣需多次尝试的情况,别拖延,应及时做手指关节超声检查,明确关节是否存在变形或炎症。对类风湿而言,“放任不管” 不是 “省事”,而是给生活埋下隐患。当下忽视的炎症,未来可能变成 “握不住筷子” 的遗憾。只有主动控炎、保护关节,才能守住生活自理的 “底气”,避免陷入 “吃饭穿衣都需他人帮忙” 的尴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