类风湿患者的日常里,没有轰轰烈烈的调理方法,更多是藏在吃饭、穿衣、做事的小细节里 —— 把饮食调得清淡些、把保暖做得细致些、给关节 “省点劲”,慢慢就能让关节的不舒服少一点。

饮食上不用刻意 “忌口”,但要记得 “少盐少糖、多鲜多软”。比如平时少碰腌制的咸菜、酱肉,少喝甜饮料,这些东西吃多了可能会让身体里的不适感加重;可以多煮点冬瓜、南瓜这类软嫩的蔬菜,搭配清蒸鱼、煮鸡蛋,既能补营养,又不用让肠胃和关节 “额外受累”。做饭时尽量把食材炖得软烂些,比如把杂粮熬成粥、把蔬菜煮成汤,吃的时候不用费劲儿嚼,也能减少吞咽时对颈部关节的牵扯。要是喜欢吃坚果,别直接用手剥,用剥壳器帮忙,避免手指关节用力过度,悄悄把饮食里的 “关节负担” 减下来。
保暖更是不能马虎,尤其是关节部位最怕 “受凉”。冬天出门时,围巾要裹到下巴,手腕、脚踝套上薄款护具,膝盖再搭个保暖护膝,别让冷风直接吹到关节;就算是夏天,在空调房里也得备条薄毯,盖住膝盖和胳膊肘,温度别调太低,不然关节一遇凉就容易发僵、疼。早上穿衣服时,先穿袜子再穿裤子,避免膝盖长时间暴露在凉空气中;晚上睡觉前,用温水泡泡脚,水没过脚踝就行,泡 5-10 分钟,让脚和小腿的关节暖起来,睡得也能更安稳。
平时做事要学会 “给关节找帮手”,别硬扛着用力。比如做饭时,用长柄的勺子、铲子,不用踮脚或弯腰够灶台;买东西时用带轮子的购物篮,不用手提重物;叠衣服时坐在椅子上,把衣服放在腿上叠,避免弯腰弓背让腰椎和膝盖受力。长时间坐着看电视或看书时,每隔半小时就站起来慢慢走两步,伸伸胳膊、转转手腕,别让关节一直 “僵” 在一个姿势里。就算是做家务,也别一次做完,比如擦桌子、扫地分两次做,中间歇 10 分钟,让关节有时间 “喘口气”。
其实这些日常习惯不用一下子都做到,今天多注意保暖,明天做饭时少放点盐,慢慢调整,就能让关节在日常里少受点累。类风湿患者的日常,拼的不是 “大动作”,而是这些细水长流的小照顾,坚持下来,关节的舒服劲儿就会一点点回来。
编辑分享